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伏天寒阴之气藏伏,而暑燥之气渐起,故需养生内调以度苦夏。作为青年选调生,在三伏时节当做好消暑攻略,切忌躺平、贪凉、烦躁,以趁热打“铁”之姿,祛暑气、平燥气、养心气,积蓄秋日“好收成”。
攻略一:食苦,“伏身”为民,祛暑气
“夏练三伏,强筋健骨”,高温条件下多运动、常出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切实提升耐热能力,不惧高温“烤”验。“扶铁耖,舞银钩,不分早晚在田畴”。高温炙烤下,湖南省常德市花岩溪镇荆树湾村的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舞动,翻起层层稻浪。弯腰、躬背、低头,左手紧攥稻秆,右手挥舞镰刀收割稻谷,背上太阳晒,高温水中泡,腿上蚂蟥粘,扭着背扯头往后看望不到头,不谙农事的我有了人生“初体验”,中学时代背过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到了这里,凝结在一次次弯腰里。作为青年选调生,要有“苦夏”育“秋实”的清醒,走出空调房,跳出舒适圈,在“光合作用”下历练成长。要扇扇“大蒲扇”,喝喝“凉白开”,在为民服务上“用心用情”,以骄阳似火的热情,助推各项事业热气腾腾,蒸蒸日上。
攻略二:勤学,“伏案”静心,平燥气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三伏天,为“补气益血”的黄金期,要抓住“补气血”的好时节,学在三伏,补在三伏。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选调生,心中虽有“鸿鹄之志”,却也因为“本领恐慌”,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抱着对脚下乡土中国的思考,我阅读了潘家恩教授的《回嵌乡土》,书中写道:“从乡村建设百余年的经验看,是为了使大多数承担巨大制度成本的那部分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可持续生存的条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读到这样的文字,那种使命感更加推背,也更加清晰,关注脚下的热土,关注热土上的弱势群体,这既是人心背向的问题,也是文化归属问题,如果乡村逐渐褪去田园牧歌般的浪漫,看不见山,望不见水,那又如何承载许多人的乡愁和诗与远方?作为青年选调生要永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探索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书本课堂中,从古圣先贤、先进典型处获取力量,走出脱离实际的“象牙塔”,拒绝轻实践的“学院风”,沉心学习,稳心实干,在学用结合中消除本领恐慌“虚火”。
攻略三:排毒,“伏心”守廉,养心气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高温多雨、闷热难熬的天气,环境中最易滋生细菌,枯死的植物腐化而生蝇虫,此时更应涵养清风润廉心、以廉清心纳清凉。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选调生,我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讲出一堂既让人愿意听又能发挥专业所长,使知识内容入脑入心的党课?我找到了“音乐”和“党员干部教育”相结合这条路径。为真正用好党课这个“传家宝”,在支书的组织和号召下,我在村里的大樟树下搭起了露天讲台,以《把一切献给党》叙廉、以《不忘初心》串廉。在课上我采用“述说+演唱”的形式,讲述清风正气篇章。其中穿插林伯渠、潘振武等湖南常德籍革命前辈廉洁奉公、树立清廉家风的感人故事。课后,一位老党员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深受触动!”作为青年选调生,要立足实际,盘活本地区特色廉洁文化资源,从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中寻求滋养,让“文脉”变“廉脉”,让党性教育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机结合,同心同向。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涵养浩然正气,坚守精神高地,守好规矩,讲好自律,轻松度过一“夏”。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花岩溪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肖永兴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