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地安,陌上花开,我在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刘门村任职的时光已翻过三个季节的篇章。相比初来乍到,脸上逐渐褪去了稚嫩和迷茫,多了些从容与坚定。在四季更迭中,我走进田野深处,探访农家小舍,在不同场景下积极探索作为,发掘自身无限可能,逐渐转变成“身份”多元化的“斜杆式”干部。
怀揣“别象牙塔尖,赴基层山海”的决心,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在田间地头里嘘寒问暖,倾听民之所忧。“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话家常、谈未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急难愁盼。无论是这家“拆迁补偿发放需重新计算”,还是那户“土地种植收益不佳”,即便难以独立解决,也能做好中间的“搭桥牵线”角色,积极协调沟通。村民产生纠纷时,我参与村民议事会了解诉求,排解隐忧;困难党员慰问时,我全面调研上报名单,争取不漏过、不错过;村民家中发生变故时,和村干部共同为之送上慰问品……支书夸赞我内心的热情如夏日般骄阳,热烈而持久,照耀家家户户,也让干群关系日益升温。
秉持“岁月风云起,永守本心田”的信念,争做实践的“躬行者”,在平淡忙碌中磨炼意志,锻造过硬本领。摒弃“眼高手低”的傲气,厚植“虚怀若谷”的胸襟。我弯下身子,放低姿态,在实干中淬炼自我。有“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干劲,亲手将树苗种入土壤,为路“添绿”,为山“送青”;也有“时逢仲夏农耕忙,辛劳丰收不负望”的决心,和农户在三夏抢收时节挥洒汗水,保证粮食颗粒归仓;更有“挥掀舞帚战犹酣,满腔热情化霜雪”的动力,和村民村干部“你一锹我一铲”共除门前雪,在银装素裹中“画”出一条条通路。此外,组织活动上,无论是村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文艺汇演,还是村与村的“亮赛比”观摩评比,我都扮演好自己的“勤务员”角色。在汗水的浇灌和双手的创造下,村庄环境增颜值,添亮色,和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拼成了当今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涵养“挥毫洒翰墨,情深意更浓”的胸怀,变身百姓的“传声筒”,在笔尖流转间表达民意,传递党的声音。要注重“内外兼修”,不仅要勇于迈出大门,接触群众,文字工作更不能放下。在镇党代会隆重召开的庄严时刻,我协助撰写修改提案建议,让每一份呼声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回应;在支书“头雁南飞助振兴”学成归来之际,我与之共同谋划将学习收获转化为实干成效,给村庄建设注入新活力;在推广特色产业发展上,我图文并茂制作宣传演示文稿,以彰显其无限潜力和发展前景。至此,乡村振兴的篇章上再也不会缺少“平陌声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能做好上传下达的最后一站,我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注最新政策方针,阅读基层治理相关书籍,为头脑“充电”,为工作“赋能”,《县乡中国》《之江新语》成为了书架上的常客。在书海中不断萃取知识的“甘霖雨露”,让我始终以更加充沛的活力和更加深厚的底蕴投身到基层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肯于“向深扎根,汲取营养,沉淀积累,默默生长”,蜕变成拥有“多面”本领的“斜杠式”干部,定能以青春之我,在基层的广袤舞台书写出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局 新密市平陌镇刘门村选调生王宏博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