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座“山水侨城”叫文成,有这么一个“工业新镇”叫黄坦,有这么一个“和美共富村”叫共宅。2023年11月,因为特殊的缘分,我怀揣着梦想从机关来到浙江文成县黄坦镇共宅村开启我的基层之旅。在这9个月的时光里,我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用真干为村庄谋发展,看到村民洋溢着笑容的脸、村庄蓬勃向上的面貌,属于我的基层绚丽篇章正在书写,我对“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诚”字破题融入:变“外乡人”为“自己人”
刚到共宅村时,“考场”的转变我感到有着些许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不仅是从“同学老师”到“同志老乡”身份突然转变的不适应,更是对推进“如何有效与村民沟通”“如何清晰传达基层政策”“如何高效推动工作的进展”等实际问题的手足无措。为此,我开始细心观察身边同事的工作方式,向他们请教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学习用“接地气”的语言跟村民唠家长里短。我在“艰难”学习拗口本地话的同时,会经常走进村里户中,帮助村民打扫院子、辅导孩子做功课、了解家里生活状况。渐渐地,村民们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位“高材生”,也接受了我“蹩脚”的本地话,我逐渐变成了他们嘴里的“小陈”。经过几个月的唠嗑走访,我对村里贫困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的情况“如数家珍”,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去他们家就和回自己家一样轻松自然,“坐上板凳拉家常”成了我的工作习惯。
“实”字解题民生:变“群众要”为“我们送”
村内实事项目很多很杂,但都能看到我奔波忙碌的“身影”,无论是为失去双亲的女孩申请低保补助、为退役军人寻找就创业机会,还是对接医院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对接机构进行戏曲表演等活动,抑或是推进产业园征地安置、坟墓移穴等工作,宁愿自己多跑腿、多询问、多对接,也要尽最大可能地为村民争取政策保障,用自己“辛勤汗水”换取村民“福利红利”。当我拿着材料回村里请他们签字盖章时,他们口中的称赞就是我的“动力源泉”。针对村内留守老人多的现状,我主动寻访挖掘深挖村内“能人异士”,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涵盖红色理发、衣物缝补、家电维修、衣物清洗和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场景在内的“幸福小站”,定期开展场景服务,构建“15分钟便民邻里服务圈”,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人气常在,许多老人来了就不愿走,说这比在家热闹有意思多了。
“兴”字答题发展:变“产业兴”为“共同富”
共宅村工业发达,辖区内有县生态产业园,园区内入驻工业企业34家,这些企业大多数是需要较多人力的制造企业。企业生产需要员工,村民就业需要单位,如何链接两者需求,让双方进行“精准匹配”就成了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当起了“中间商”的角色,通过多次上门拜访企业和入户走访村民,我整理出了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村民“就业期望”清单,根据清单进行“连连看”,在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的同时也帮助村民找到心仪的岗位。除此之外,我积极配合镇党建办联系银丰箱包和行知箱包等企业打造“共富工坊”,为村民提供包含“零活工”“在家工”等工种在内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极大提高村民的收入。相信随着产业园兴起、入驻企业增加,村内人口将会快速增长,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帮助村里谋划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让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基层取经之路漫漫,但我坚信只要坚定“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信念,时刻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推产业之振兴、促村庄之发展,就一定能够在基层山海有所作为,展露属于我的别样风华。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人民政府 陈梁刘泽龙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