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赣南苏区回到沅水之滨,坚守过扫冰除雪的风雪昼夜,欣赏过万亩油菜的丰收美景,奋战过抗洪抢险的战斗一线,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驻村工作的这一年中,转眼间我完成了基层的三次“蜕变”,在不断“蜕变”的过程中,我逐渐“破茧成蝶”,从一名青涩懵懂的大学生“化身”脚上沾满泥土的基层干部,实现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归属。k5O选调生网

扎根基层,完成从“青葱学子”到“人民公仆”的蜕变。初到基层,那些熟悉的课堂、图书馆、操场,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田间地头、村落街巷。驻村工作开始前,我虽早已“精心准备”,但真正开始时仍旧“手足无措”,刚开始老百姓的“不认可”、身边人的“不看好”、自己的“不自信”,这些来自身和外部的重重“否定”,都带给我巨大的“压力”与“打击”。面对这种困境,村支书和村干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一次次的“鼓励”与“鞭策”中,我逐渐找回了校园求学时的“热辣滚烫”和“昂扬斗志”。在与老百姓敞开心扉的面对面交流中,我逐渐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一次次开展帮扶对象入户走访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过程中,我逐渐褪去了身上的“书生气”,染上了田间的“泥土味”,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从校园中的“学习者”转变为基层的“服务者”,我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田野”,从“课堂”走向“群众”。k5O选调生网

融入基层,完成从“象牙塔尖”到“田间地头”的蜕变。初识基层,那些繁华的灯火、绚烂的夜色和摩天的大楼都不是它的“模样”,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人才是基层舞台上的“主角”。黄文秀同志曾说:“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大学求学时,我深受她的影响,立志反哺家乡、建设家乡,于是毕业后,我毅然来到了沅水之滨的湖南常德仁丰村。工作后,我慢慢发现,融入基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文秀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摸底,用最朴实的行动、最真挚的情感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我循着她工作的方式,一户户地了解情况,用“双脚”丈量仁丰村的“沟沟坎坎”;一户户地详细记录,用“汗水”积累驻村工作的“宝贵经验”;一户户地交流情感,用“双眼”观察乡村振兴的“沧桑蝶变”。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中,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地见效,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k5O选调生网

奉献基层,完成从“驻村新人”到“行家里手”的蜕变。初品基层,这里是矛盾纠纷的“聚集地”,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化解群众矛盾,无数个场景中都有基层干部的身影,这不断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本领与能力;这里也是答疑解惑的“百科书”,基层工作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常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百姓,“值班值守保安全、防汛防火常加班、应急处突稳民情”便是工作的常态。基层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专家”,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基层找到答案;这里更是锤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对于年轻干部来讲,基层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年轻干部只有在基层去“历练”、去“摔打”、去“磨砺”,才能不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主动尝试“自找苦吃”,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只有品尝奋斗的“苦”,才能收获成功的“甘甜”。k5O选调生网


作者:湖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常德市桃源县木塘垸镇人民政府郭畅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