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转眼间,我在基层“钉钉子”的时光已是四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书生到能够独当一面的乡镇干部,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名“土专家”,感受过“千辛万苦”“酸甜苦辣”“路在何方”,更收获了工作能力的提升、群众“频频点头赞许”以及初心的坚守。
做一根念兹在兹的服务“螺丝钉”,“钉”下为民初心,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初心是什么?读书时的我脑海里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时的我便被这样一句话深深吸引着。2020年,23岁的我刚到乡镇,书记给我们说“我们这里民风淳朴,就似一页白纸,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一页白纸上点上属于自己的一笔。”带着书记的描述,我开始了我在镇上的工作和生活。刚开始,我主要从事的都是党政办综合业务,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每一个走进我们办公室的老百姓,我都用热情来接待,递上一杯热水、招呼他们坐下……那时的我,初心是以最大的热情服务好走向我的每一个老百姓。后来我开始驻村,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走村串户、在撂荒地整治中跑山下山、在志愿助农活动中下田插秧打菜籽……慢慢地我的初心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实际的为群众办实事。四年相处下来,我认识的“村里朋友”多了,老百姓在街上碰到我“招呼声”多了,下村“唠家常”多了,老百姓向我念叨他们的“幸福事”多了,从老百姓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受到村里的人们有了更多的美好生活……此刻,我收获了群众工作带给我的幸福美好的内心充实感与实实在在的工作获得感。
做一根足履实地的吃苦“螺丝钉”,“钉”下群众期盼,踏踏实实做一名“泥腿子”干部。农村工作涉及面广,千头万绪,难免存在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从小在家人的保护下长大的我,没有干过苦活累活。参加工作后,我感受到只有俯下身子亲身实践才能收获成果、收获老百姓信任支持。我的脱贫户和驻的村都在镇上最偏远的一个乡村,每次下村都需要开一个小时山路,山路蜿蜒曲折,对于开车技术不好的我只能硬着头皮在曲曲折折的山野里穿梭。再加上村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条件薄弱、村里疑难杂症多、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对政策不了解等等,导致一些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由于没有经验,我尝试着以村两委干部为老师,跟着他们下村下社,大家一起努力地在为这个村“竭尽全力”。从跟着村支书向老板们要项目、每天来回乡镇交各种申请资料、在调节群众纠纷间来回奔波……在各种大事小事上我们每个基层干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小小的村加油。慢慢地,我的“痛苦面具”少了,为群众办事的“宽肩膀”更宽了,抱怨也从“这个工作根本干不起,不想干了”到“我还想再干一点”,从帮扶群众脱贫到促进增收致富、从公路加宽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基础性工作到谋划幸福村庄建设……每一份“小我”之力都在用力打牢着小村庄基层建设的基础“步步生花”。
做一根矢志不渝的坚守“螺丝钉”,“钉”下扎根萌芽,在基层“大熔炉”中“百炼成钢”。刚到乡镇上班时,我便深深受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影响,其中讲述了习近平在陕北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锻造了他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乡镇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任务繁重,人才“下不去”“留不住”。身边有的干部在基层工作久了,偶尔会向往外面的世界,慢慢在心底里便产生了一种想要逃离农村的认知。但回首看到老百姓眼睛里那一份“期望”,看着乡镇一点一滴的变化,干净敞亮的停车场一个个“闪亮登场”、公路沿线呈现一道道靓丽“风景线”、村社路“条条通罗马”、夜间路灯越来越多“照亮回家的路”、长者食堂“暖胃更暖心”、老百姓口中的干部越来越“给力”……或许这就是我们更应该留下来的意义。两年前,25岁的我由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两年后28岁的我荣幸地被乡镇评选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使命在肩,道阻且长。现在的我深深明白,党员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初心照在岁月的长河中,才有了模样。明年,我会迎来我在基层的第一个五年,也许未来还有第一个十年,第一个二十年……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把人民群众的一件件“操心事”变成一桩桩“放心事”,将“螺丝钉”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青春在基层沃野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四川省仁寿县彰加镇 徐丽红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