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云南乡村,从小沐浴党的光辉长大。彩云之南境、边疆党旗红,杨善洲老前辈的事迹时刻鼓舞着我。在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之际,我毅然回到这片热土的一角,决心以青春奋斗、建美丽云南!”——这是我的选调初心,也是我的基层誓言。
2023年初,我作为一名选调生到云南省泸西县三塘乡三塘村委会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时光荏苒,一年以来,从生疏到熟悉、从拘谨到从容,我从一个青涩学生慢慢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干部。每当为群众解决一个困难、为村民办好一件小事,望着他们淳朴的笑脸,听着他们由衷的感谢,我愈发感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党和人民选择我们来此的良苦用心:年轻的人啊,我们要抬起头来多学学中央的精神,我们要静下心来多听听民心的呼唤,我们要躬下身来多尝尝民生的疾苦,我们要迈开腿来多跑跑人民的所求。这是我一年驻村的收获。
一、撸起袖子加油干,扮好基层群众的“服务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初到基层,我通过研读文献、请教村民、下地调研等方式,很快了解到我们三塘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6个党支部,有农户3710余人,脱贫户276户、监测户33户(8户未消除风险),主要产业是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干旱缺水,是典型的山区雨养型农业。快速熟悉村情为我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老保险是好政策,有的农户不明白其中好处,又值农忙时节,积极性不高。我晚上摸黑前往农户家里唠嗑引导,“一年交200块,交满15年,60岁后每月能领100多块,3年就回本了”。简简单单的民生账,农户了解之后都踊跃报起名来。山区农户不会网上交两险,我一边代收现金,一边在微信上为群众代缴,短短几月,代缴金额已达30000余元、100余人次,或许这只是我的举手之劳,但却给早出晚归的村民们带了不小的方便。
我所在的三塘村,农户自建房多为土木石结构,雨季来临存在安全隐患。布德龙村小组位于南盘江河谷地带,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在房屋安全专项排查中,我和村委员头顶烈日、面迎热风,挨家挨户对100余户住宅进行实地排查、听取群众诉求,及时组织村组干部维修有风险的房屋挡墙、屋顶5户,确保了雨季来临时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县年度家禽家畜存栏、出栏情况调查中,我和驻村队员采取白天汇总、晚上走访的方式,在不打扰农户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既赢得了农户们的好感肯定,又获得了90多家农户真实有效的数据。在年度耕地流出排查工作中,我牵头组织、冲锋在前、实事求是,使得全村70个图斑、160.95亩耕地流出撂荒得到依法合理整改,在多次“耕地流出整改回头看”工作中无一返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认真参训、倒排工期、结合要核实的经济指标以接地气的口吻和解释自主编制调查询问提纲,高质量完成11家法人单位、85家个体户的底册数据专项清查工作以及29家法人单位的正式登记普查工作,得到乡经普办负责人的充分认可。
选调生基层历练,我们要让指缝塞满黑泥、让脚底压实黄土,真正为群众办好点滴小事,为基层贡献一份力量。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当好谦虚好学的“小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从学校到单位,从学生到干部,从城市到农村,面对巨大的转变和挑战,我坚信唯有处处留心、终身学习,才能从“三门干部”蜕变为“三能干部”。
我积极向村组干部学习。村组干部基层经验丰富、熟悉实地情况,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起初入户走访进行收入采集我直接发问一年的收入是多少,总是冷场。我们支书耐心地对我说:“小林呀,农村人信奉财不外漏,你不要直接就问收入,可以先拉拉家常里短,再通过询问种养殖打工情况,结合自己亲身在农户家看到的情况,这样整理出来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情况。”我虚心学习并实践这样入乡随俗、贴近民心的工作方法,使得我负责的64户脱贫户的收入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
我积极向理论政策学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建成小康到共同富裕,离不开党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实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等等,是我的书桌常客、睡前好友。我认真吃透惠农政策:为农户成功申请小额信贷20余次,帮助解决农民融资困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宁愿多麻烦自己,也要让政策落实、让群众受惠,有些学生的材料不合规范,我反复打电话、反复发微信、反复收材料,让12个学生享受到“雨露计划”的照顾;我结合本村脱贫人口实际务工情况,建立外出务工群,既能做好政策宣传,又能方便相关证明材料的提交,很多怕麻烦、不会弄的村民也因此注意到这个好政策,90位脱贫农户收到了每年1000元的“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理论产生的最初衷。我努力学习党的理论,补足精神之钙、铸好实干利剑。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争做勤研精思的“研究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选调生是党和人民的后备干部。党和人民选择我们,是对我们的厚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在心底深深植入基层民生的种子,既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又做好人民的研究员,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终生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在三塘村,我一方面立足岗位、做好眼前事,基础的工作扎实做,简单的工作用心做;同时积极对基层现象和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做好基层工作的“研究生”,我在自己的《驻村日志》中记录下自己身处政令执行最末梢时的很多思考:比如,农村基层工作要以“户”为单位,开展工作的时间往往要选择在晚上,避开农忙时节;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往往是一个业务一个APP,配套专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上对下指导培训机制”和“下对上的问题反馈渠道”十分重要;比如,和群众沟通,既要坚守原则底线、晓之以理,又要不忘人情冷暖、动之以情等等。我将这些现时的思考记录下来,努力成为一名“调研型干部”“思考型公仆”,把颂党的诗篇写在田野间、把人民的赞歌写在大地上,为将来更大的责任做好充分准备。
磨砺在基层,“三生”而有幸,扮好“服务生”,当好“小学生”,争做“研究生”,这是“选调生”工作的起点,也是“选调生”成长的沃土。我想这是我们所有正在驻村的年轻选调生的心声: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
时代唤英豪,人民盼伟业。若问青年志,甘为孺子牛。
作者: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财政局、泸西县三塘村委会选调生 林承恒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