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韶光易逝。转眼间,基层锻炼已有一段时间,这期间的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变”与“不变”的独有印记,细细品味着酸甜苦辣的过往,有过灰心、有过倔强,但最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是不断蜕变和成长。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向前的韧劲。从学校的“象牙塔”到乡村社会的“田间地头”,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干一行钻一行的韧劲。记得刚到乡镇工作时,我见识到基层工作任务的繁杂,更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状况的复杂,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和群众息息相关,干得最多的就是每天“下乡”“走访”“调解”。作为“新人”,我对手头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应对,面对群众更是一筹莫展,时不时造成上访。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找借口刻意地逃避工作,关上门、静下心,无数次地质问自己,就这样“躺平”, 可不服输的我也深知“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凡事都需要先苦后甜、沉得住气,俯得下身。于是我不再退缩,每天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着领导的讲话,学习村社干部和群众的交流方式,试着用心去接纳群众的呼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甘当“小学生”拜师学艺,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各项工作,夜以继日地强化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补齐短板。慢慢地我开始适应新环境,开始“接地气”,融入基层的圈子,向群众走进。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从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幻想”到脚沾泥土走进田间地头的“挥汗如雨”,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儿时的嘴边总挂着“争第一、上大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如今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基层,作为一名下沉的干部,我深知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一支笔、一本笔记、一个公文包就是我的全部家当。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了解每家每户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孩子上学问题、老人身体状况、今年外出人员等最基本的情况,认真地聆听乡亲们的需求,耐心地一条条记录着;节假日利用休息时间外出学习周边县区的先进思想及技术,带动干群一起探索科技致富道路;时不时结合村社实际情况,开展新政策的宣讲、协助创建“文化大舞台”、不断传递基层新声音,讲好基层奋力追赶故事,努力展示“富裕宜居幸福”乡村振兴新形象,让一个个策划的目标一点点转变为现实成果,最大限度地惠民富民。无论身份如何变换,怀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不变,我都将笃行笃定,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变的是思路,不变的是敢于担当的底色。从走访入户“扎根基层”到组织工作“党建引领”,这几年,变的是思路,不变的是想干事、干成事的责任和担当。协助村级不断推进“党建引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这一党建工作与基层互融共建相结合的新路径,把主题党日活动紧密地和日常工作相融合,积极调动村社有志青年参与到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中,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引领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人居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发动群众清理河道、房前屋后垃圾;弘扬文明新风进村社,开展孝善日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维护村社和谐稳定;培养党员“党建网红”致富带头人,建立网络化物流链的新型农业主体,指导群众积极参与“强村富民”。思路越来越开阔,肩上的任务越来重,可担当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不断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繁重的工作任务,一次次考验着我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干部。我深知,只有自己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挑起重担、责任担当,才能用心履职,做人民的好公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干一份事业,显一份担当,往后工作中,我将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过尽千帆仍不改初心。
作者: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地震局 史万兵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