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怀着“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的情怀,作为选调生奔赴基层“山海”。转眼驻村已八月有余,回首所来径,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他乡客”到“自己人”,从“学生气”到“接地气”,我在基层闯过了“思想关”“语言关”“行动关”,收获了满满的“奖励”。
从“校门”到“村门”,“初来乍到”不矜不伐,以“归零心”勇闯“思想关”。作为一名刚从大学毕业到村任职的选调生,“名校优生”的考试招录模式,无形中给我赋予了神秘色彩和特殊光环。初入下街村,村书记介绍道,“这是组织部新来的选调生小鲍,未来可是要当领导的”。听了此番话语,我难免有些飘飘然。然而,初次入户走访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一进门我直奔主题询问村民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收入,“吓”得村民“沉默不语”,好在村干部帮忙“打样”,在唠家常中了解了具体情况。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名长于城市的“三门”干部,“学历”不代表“能力”,我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沟通智慧”,“脑袋空空”“心中无数”“本领平平”,完完全全是一个基层工作的“门外汉”。此事像一记惊雷,把躺在学生时代“成绩单”上做梦的我惊醒。因此,我下定决心,未来在乡村这座“历练场”,我将始终以“不矜不伐”之心,常怀“空杯”精神,不断“归零”适应新环境带来的新变化,转变“自高自大”的身份心态为“虚心谦卑”的求知态度,做一个在基层蹲苗历练的“小学生”。
从“碰壁”到“破壁”,“渐入佳境”上下求索,以“乡音情”勇闯“语言关”。虽然仙居和黄岩同属浙江台州,但两地方言仍然存在差异,作为仙居人的我常常听得似懂非懂,“语言不通”成为我选调路上第一只“拦路虎”。驻村初期,我跟随村干部对帮扶结对的困难户进行慰问,却没料到碰了个壁。“阿婆,这是给您的米和油。”阿婆却挥了挥手拒绝道:“听否懂,听否懂。”语言不通像一只无形的手拉开了我和群众的距离。经此一事我才明白,“听方言”“说土话”才是与村民沟通的“官方语言”,唯有闯过“语言关”,我才能更好地和村民“搭上话”。后来的我,更加主动地敲开群众的家门,在拉家常中寻找仙居方言和黄岩方言的异同并形成文字记录,积极寻找熟悉村情的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做媒”,最终以“乡音情”为纽带打开了群众的“话匣子”。现在的我,也积累了许多“土言土语”“土腔土调”,在走村入户、村情调研、政策宣传中也能说得上几句亲切的黄岩话,从“异乡客”成为了半个“本地人”。今后,我也将继续上下求索,在与大爷大妈的“卖白搭”中共话家长里短,共谋家乡发展。
从“身到”到“心到”,“得窥门径”砥砺前行,以“泥土味”勇闯“行动关”。基层工作不是流于形式,不仅要“身沾”泥土芬芳,更要“用心”扎根沃土。这是驻村以来村干部们教会我的道理。驻村伊始,我常常是去村里签到打卡,然后在办公室坐上一天。“你这样‘身到心不到’可不行,我带你去村里转一转,你要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然后做好工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开始化“被动”为“主动”,走访慰问、平安巡防、矛盾调解……都少不了我的身影。“牟叔,晚饭吃了没有?”我开始走出办公室 ,制定了每星期的走访计划,并积极参与到村内事务,当好村干部的“小跟班 ”,主动跳出“舒适圈”,认真倾听村民们的诉求,做到真诚地与他们沟通,渐渐地我收获的笑脸与认可变得越来越多,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明白了作为选调生,我的首要工作就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到实践中打卡,多一些与群众“面对面”,少一些办公室的“空对空”,杜绝坐在群众身边却走不进群众内心的情况,做到满怀真情地奔走于田间地头,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呼声,用“脚踏实地”的“泥土味”继续前行。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从“关山难越”到“勇闯雄关”,从“初出茅庐”到“稳步向前”,从“生疏胆怯”到“坚毅自信”,在新的时代潮头,我将和其他千万选调生以“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沃土,蓬勃向上生长,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黄岩区委组织部选调生 鲍妍宏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选调生网